3月28日上午,机电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就业洽谈暨校企合作研讨会在机电楼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。会议以“深化校企合作,共育时代英才”为主题,旨在搭建校企沟通桥梁,推动产教深度融合,为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及校企协同育人注入新动能。党委委员、副校长王韦华,机电工程学院领导干部成员及吉利汽车有限公司、理想汽车有限公司、长安汽车有限公司、小米汽车有限公司、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、聚盟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知名企业代表出席会议,会议由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勇主持。

会上,王勇详细介绍了学校的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成果及2025届毕业生基本情况,强调学院始终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,注重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。教学科副科长唐欣妮宣读了《关于表彰优秀实习单位及个人的决定》,对过去一年在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教师予以表彰。
授牌仪式中,王韦华代表学校分别向吉利汽车有限公司、理想汽车有限公司、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授予“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”铜牌;向中兴通讯终端科技有限公司授予“实习实训基地”铜牌。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向学校颁发“优秀育人院校”奖牌,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与学院共建“比亚迪订单班校企合作院校”正式揭牌。学院对西安聚盟科技有限公司、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、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授予“优秀实习单位”称号。随后,王勇为我院四位教师颁发“优秀实习指导教师”荣誉证书。





座谈交流环节,企业代表围绕行业发展动态、2025年人才需求及校企合作建议展开分享交流。理想汽车有限公司陈煜炜表示,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才缺口持续扩大,建议学院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培养;校企共建实训课程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,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杨鹏提出,未来将深化“订单班”合作模式。与会企业一致认为,深化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合作、共建共享实训资源、优化实习就业衔接机制是未来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方向。
会议指出,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。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,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“输送人才”的单向维度,而应迈向“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共生共荣”的深度融合,构建“校企命运共同体”。
王韦华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要共建“人才共育生态圈”。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,将行业标准、技术规范融入课程体系,学校为企业定制“技术员岗位进阶培训”,助力员工技能提升,实现“双向赋能”;二是要共拓“技术创新联合体”。 联合申报省部级产学研项目,聚焦新能源电池、智能网联等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;推动校企共建实验室、工程技术中心,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;三是要共筑“就业服务直通车”。企业提前介入学生职业规划,开设“企业导师大讲堂”,缩短毕业生岗位适应期;学院动态跟踪企业需求,建立“人才需求数据库”,实现精准匹配、高效输送。

会后,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,并分设汽车技术、信息技术、机械工程三个分会场开展专题研讨,围绕岗位能力标准、实习管理细则等议题进行精准对接。

此次会议的举办,标志着我院校企合作迈入“精准对接、深度融合”的新阶段,为培养适应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生态建设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(撰稿:机电工程学院 罗彦庆 审核:关斌)